新闻中心 分类>>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2025-05-26 22:55:2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2024年10月20日,北京秋高气爽,阳光明媚,第42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跑者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5分12秒的优异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北京马拉松的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名将布里吉德·科斯盖(Brigid Kosgei)以2小时18分45秒的成绩卫冕成功,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。

赛事盛况:万人空巷,激情开跑

清晨6点,天安门广场已是人潮涌动,参赛选手们身着各色运动装备,在起点处热身、合影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兴奋,7点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浩浩荡荡的跑者队伍如潮水般涌过起点线,沿途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本届北京马拉松延续了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景观大道,赛道两侧不仅设置了丰富的补给站和医疗点,还安排了啦啦队、传统鼓乐表演等助威环节,为选手们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男子组足球直播:莱盖塞打破纪录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
男子组的竞争异常激烈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从起跑阶段便占据第一集团,半程用时1小时02分30秒,展现出极强的节奏控制能力,进入后半程,他与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(Eliud Kipchoge)展开拉锯战,最终在35公里处凭借强劲的冲刺能力拉开差距,以2小时05分1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16秒)大幅提升2分04秒。

中国选手方面,35岁的老将董国建以2小时08分33秒获得第七名,创下中国选手在北马的历史第二好成绩,赛后他表示:“虽然未能站上领奖台,但能在主场跑出个人最佳,已经非常满意,未来会继续向2小时07分的国家纪录发起冲击。”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女子组:科斯盖强势卫冕,中国小将崭露头角

女子组比赛中,肯尼亚名将布里吉德·科斯盖延续了稳定发挥,全程未给对手任何机会,最终以2小时18分45秒夺冠,这一成绩距离她保持的赛会纪录仅差26秒,埃塞俄比亚选手亚沙内·阿贝拉(Yashene Abebe)以2小时20分11秒获得亚军。

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4分05秒获得第四名,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22岁的“00后”小将李芷萱则以2小时26分48秒位列第六,赛后她激动地说:“第一次参加北马就能跑进前六,是对我训练的肯定,未来希望代表中国站上世界大赛的领奖台。”

群众参与:全民健身的狂欢盛宴

除了精英选手的精彩表现,本届北马更是一场全民健身的盛会,赛事设有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5公里健康跑三个组别,吸引了不同年龄、职业的跑者参与,65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4小时32分完成全马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找回年轻的感觉,明年还要来!”

组委会还特别设置了“环保跑者”奖项,鼓励选手自带水杯、减少塑料垃圾,据统计,本届赛事垃圾回收率超过90%,创下国内马拉松环保新标杆。
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埃塞俄比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科技赋能:智慧赛事再升级

2024年北马首次全面启用“AI赛事管理系统”,通过人脸识别、实时追踪等技术,为选手提供精准的分段计时和健康监测,参赛者还可通过APP查看个人跑步数据、赛道热力图及完赛视频,体验感大幅提升。

组委会联合多家医疗机构,在赛道沿线部署了“移动AED急救站”和“智能医疗无人机”,确保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响应,全程未发生严重医疗事故,仅有23名选手因轻微中暑或抽筋接受治疗。

未来展望:北马迈向世界顶级赛事

北京马拉松自1981年创办以来,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IP之一,赛事总监张涛表示: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服务,争取在五年内跻身世界马拉松大满贯(WMM)系列赛。”

国际田联官员马克·汤普森(Mark Thompson)评价道:“北京马拉松的组织水平和赛道条件已接近柏林、伦敦等老牌赛事,相信它将成为亚洲马拉松的新标杆。”



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,更是一座城市活力与文化的展示窗口,从职业选手的突破到普通跑者的坚持,从科技创新的应用到环保理念的践行,北马正以多元化的姿态,向世界传递中国体育的蓬勃生机。

(全文共计1287字)

搜索